“月薪低于5000,招不到人?”
“未来十年,餐饮业将长期缺人!”
近期充斥餐饮业招人难论调,并非耸人听闻。
由于疫情冲击、劳动力短缺、成本上涨等因素,“用工荒”成为很多餐饮企业正在遭遇的困境,团餐企业更是堪称“重灾区”,从一线基层人才到管理干部储备人才,全面紧缺。
毫无疑问,如果餐饮招聘有鄙视链,工作时间长、工作量大、服务要求高的团餐业当仁不让处于鄙视链的底层,“一直在招人,一年比一年难招”问题一直很突出。
人力成本日益增长,食堂团餐企业如何快速建立培养各种人才机制,完成人员梯队培养与建设,引入优秀管理人才,控制人才流失率……对业内来说,这是共性问题,也是老生常谈,更是很多企业孜孜寻求突破而不得的困境。
食堂团餐企业正在普遍遭遇的人才瓶颈,包括一线员工的活力激发,也包括对运营管理人才及储备人才的吸引与留用。
团餐企业的一线员工配置,基本上分为:基层管理人员(经理、厨师长、财务、采购、库管、质检),技术工(各作业组组长),普通员工。
其中,技术工的产品技能要求相对较高,普通员工一般无特殊要求。最容易发生人员短缺的岗位集中在厨师、主食工、洗消人员等。
相对而言,团餐企业一线员工高龄化问题日益突出,尤其在经济发达、人力成本高的北上广江浙沪地区,一线员工年龄普遍在四五十岁左右。
事实上,一线员工年龄不是问题,留人更重要的是,以企业文化凝聚、感染一线员工,在工作中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
“整个人精神状态要好,年龄大了不怕,但是人要精致。”巨百餐饮总经理方英认为,团餐企一线员工招不到年轻人没关系,但“别人做不到的,我们要做到;别人做到的,我们要做的比别人更精”,即便50岁的女性员工,也可以每天化妆上班,微笑服务,精神饱满、自信地工作,同样会有工作效率,实现一线管理精细化。
“好像薪酬也不算行业里面最领先的,但是为什么他们这么认同这个企业?”大学项目的一线员工则以年轻人居多,而凝聚一线员工、让他们高度认同企业文化的秘诀,则可以归结为这样三个方面:
1、 企业战略聚焦
看得见的企业梦想更能凝聚人心,提升团队士气。
2、 基于企业文化
“以顾客为中心,以贡献者为本,用良心做事”,而且并不停留于喊口号,真正落地并由高层严格执行。企业文化上行下效,发挥出强大的凝聚力。
3、企业管理能力
员工尤其年轻员工在企业可以实现个人进步与发展,快速成长。
“很多二十多岁的小姑娘、小伙子都愿意加入到这个行业来了,这是一个让人感觉特别惊喜的变化。”
与十年前不同,近几年中味餐厅的年轻员工越来越多,20多岁成为项目点经理的一线员工比比皆是,原因在于:
1、 服务优质项目,让员工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与自豪感;
2、 公司科学合理的培训与畅通的晋升通道构建,敢于提拔年轻人,让员工看得到未来发展,在工作中成长。
“能否在学校或者学院里面开设专业课程?培养专业人才,这对于未来团餐发展品质会有支撑作用。”有团餐企业创始人建议。
事实上,过去不少团餐企业曾尝试与专业的学校联合进行人才培养,但成效显著的并不多。
“实际上这条路有些行不通,我们现在都是自己培养。”同样会有已经实践过的团餐企业对此进行反驳。
究其根本,一来因为食堂团餐实操性强,单靠“学院式”培养行不通;二来能将企业所需技能与“学院派”的师资与培训体系并不成熟,也是市场稀缺。
建立行业或企业长久发展机制,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方法,究竟应该怎样做?需要行业凝智聚力,有更多探索。